top of page

善用奬勵,培養專心好習慣

Updated: Mar 12, 2020

小朋友做功課、溫書時都總是比較容易分心,常常只做到一半就找藉口做別的事情,例如:去洗手間、喝水等,但只要是玩玩具、看電視、玩iPad等就可以專注很久。


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電子產品對於不論大人或小朋友都非常吸引。同時,電子產品對小朋友專注力的影響仍受到關注。香港大學(2017)的研究指出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會帶來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機會越大。研究亦發現香港的兒童花約一半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在上課日子平均使用3小時,假期平均使用7小時,主要是玩電子遊戲,其次是看電視。


如要現今的小朋友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或不看電視的確十分困難。在這個情形下,父母倒不如好好利用電子產品或看電視對小朋友的吸引力來培養他們的專心習慣。父母可把電子產品或電視轉為獎勵,像是小朋友可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功課,便可以有15分鐘的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可太長,時間太長會影響小朋友的專注力)。藉著這些獎勵的運用,小朋友就有動機專心在完成功課上。當然,父母運用獎勵的時候也是有一些規則要注意。家長需預先選擇一些15分鐘的卡通片、電子遊戲等,當卡通片或遊戲完畢,讓小朋友意識到15分鐘的獎勵時間完結要關上電子產品或電視。家長可在最後的5分鐘可提醒一下小朋友還剩多少時間,讓小朋友有心理準備。


另外,家長要注意「獎勵」只可在每一次於指定時間完成功課或其他目標時運用。如小朋友在平時沒有完成目標時,讓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或看電視,會令「獎勵」無效。同一樣「獎勵」計劃應最少堅持一個月,小朋友需要時間培養一個習慣。慢慢過了一段時間,小朋友可能會開始對「獎勵」已經疲乏,父母可試著把「獎勵」的時間減少或抽走,改為用言語讚賞小朋友的行為,等小朋友可專心在指定時間內完全功課成為習慣,即使沒有任何「獎勵」,小朋友仍可專心在指定時間內完全功課。小朋友培養專心習慣不是一時三刻可見成效,過程中小朋友少不免會鬧情緒,家長的立場需要十分堅定,不可以因為小朋友哭鬧而心軟,這樣便會前功盡廢。


程衞強先生 | 註冊心理學家




4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